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蔷薇花开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濮院采风  

2016-05-09 15:05:22|  分类: 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
我和秀华红绿配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两地文友合影留念
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文友相聚,总归是赠书、赠字,秀才人情纸一张。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
濮院文学社回赠的礼物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会场全景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姐妹们的合影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会场上的我,摆拍。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老街采风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一片废墟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人去楼空
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文友们都说,这座桥就像是小时候家门口的那座。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一片废墟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老校区人去楼空,空余下两棵千年银杏。
濮院采风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背靠大树好乘凉。

   5月6日下午,我们垂虹文学社39人赶赴濮院,与当地文学社进行交流采风活动。
   濮院对于吴江人来说并不陌生,相距也不远,才一个小时多一点的车程。这是一个以羊毛衫产业闻名全国的县级市,在二十年前,全国各地都有人到这里做羊毛衫生意,三八妇女节,吴江的工厂企业常常包车带女职工去濮院购买羊毛衫,以此作为一项节日福利。我就曾在这样的机会下去过濮院,至今,还有当年买下的围巾、毛衣、毛裤。其实这种所谓的羊毛衫很多都没有羊毛成分,洗过就发硬起毛,虽然价格便宜,但并不经久耐用。于是渐渐的,濮院羊毛衫就没有吸引力了。这是题外话。
   两地文友聚会,在镇政府食堂二楼会议室落座,围绕一个回形的会议桌,大家排排坐。会议由濮院镇文联副主席、镇文学创作协会会长王立主持。双方介绍了各自的基本情况。濮院文学社于1985年成立,1985年创办《梅泾文学》这和我们的垂虹有相同之处,30年来,文学社起起落落,至今还有20来名社员。垂虹相比濮院文学社,明显阵容强大,这次出去就是39人,还有十多人在家没来呢!
    会议结束以后,在当地文学社的陪同下去老镇区采风。我们一路走访了女儿桥、银杏树、翔云观、仓前街等濮院古迹。濮院文学创作协会的副会长董君莲大姐给我们做“导游”,还有沈冠生老先生等几位濮院文友一路陪同。
    沈冠生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濮院人,父亲是上海冠生园的副经理,所以给他取名沈冠生,老先生在古镇上生活了一辈子,一路上经过的每一座桥,每一幢房子,都留有他童年的印迹。老先生不时指着一幢幢门窗紧闭的房屋说:这里原来是棺材铺、这是酱油店,走过一座古桥的时候,他指着桥说:我小时候常在桥上乘凉,河对面的老房子就是我的家,老电影《春蚕》还来我家里取过景,现在都拆迁了!政府把真的古迹拆得四分五裂,又花了大价钱去造古镇,这弄的叫什么事情!看得出来,老先生对这些新事物是颇有想法的。
    绕过一条巷子,一位阿姨为我们打开了铁门,再走过一段小巷,眼前豁然开朗,一片浓荫映照下的,是一座废弃的中学,野草遍地的操场中间,有两棵高大的古银杏树,据说种于南宋。大家纷纷在树下拍照留念。 
   一路走来,发现老镇区已是一座空城,街道、房屋、商铺、住宅,一切都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,可是街道空无一人,住宅门窗紧闭,夕阳下悠长的巷子久无人打扫,落叶在地上沤成了一地泥泞。空气中飘荡着奇怪的落寞寂静,只有我们这一行人的谈话声,惊醒了沉睡已经的老镇。据说政府花了50个亿,将镇上的居民都拆迁到新镇区,原来的老镇区将修旧如旧,像乌镇一样打造成一个古镇。不久的将来,这里会成为一个旅游古镇,再来这里就要买门票了。
    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74)| 评论(1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