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蔷薇花开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小姨家的乔迁之喜   

2016-12-31 15:08:37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

小姨家的乔迁之喜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

 

小姨家的乔迁之喜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

 

   今天小姨一家在拆迁小区搭起驳倒厅,摆起进屋酒招待亲朋。小姨是先生的姨妈,因为岁数相差不大,大外甥和小阿姨几乎就是一起长大起来的玩伴,因此感情一直特别好。小时候是小姨疼爱两个外甥,现在是外甥体贴照顾小姨。
江南风俗,女儿家搬新家,娘家人送的礼物最厚重。这一桌子,是婆媳两代娘家送来的礼物。定胜糕、团子、粽子、鲤鱼上都插了松柏枝。我的视线被一篮子乌菱吸引了,我实在想不出这是什么好彩头,特意去问送礼者。小姨的亲家母说:就是灵啊!

小姨家的乔迁之喜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

 

小姨家的乔迁之喜 - 蔷薇花开 - 蔷薇花开的博客

 
    虽然住在了城里,可人却还是乡下人,有些事情,还是必须要按照乡下人的传统和规矩来。比如驳倒厅,这就是延续了在家里请客的传统。乡下人最诟病的,就是城里人的“习腔”。结婚酒席只吃一顿头,直接到饭店,吃好拍拍屁股走人,新房也不认得!乡下办喜酒,从隔夜落桌开始,要吃足五顿,在家里摆开流水席,热热闹闹整整三天!
小姨家的进屋酒按照乡下习俗,在小区楼下的空地搭起驳倒厅,请了厨子来烧菜,请客人们来家里认认门看看新房子,吃足一天!
意外地发现,这个驳倒厅的厨子是我闺蜜的姐夫,姐姐帮忙打下手。多年不见,大家都很惊喜。这姐夫曾经是镇上一家老字号饭店里的厨师,手艺很好。开驳倒厅,真的是凭本事吃饭,手艺不好是开不下去的。看到他,我顿时对这顿饭充满期待。
果然,中午的一道糖醋排骨完全就是童年记忆中的味道。不过女儿吃得却很少,年轻人还是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宴席。怎么说呢,碗筷都是油腻腻的,菜肴也不够精致。环境更是完全靠天照应。今天还算风和日丽,坐在篷布围起的驳倒厅里,还是感觉一阵阵穿堂风而过。
我今天穿了皮大衣有备而来。粤人有俗语:食得咸鱼抵得渴。吴人有经验:吃得驳倒厅耐得冷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43)| 评论(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