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合影,伊们都讲,我的红裙子今天特别耀眼。
由《上海日报》主办的“故乡与写作”中外文学沙龙昨天和今天两天在古镇同里举行。看行程安排单,昨天是安排了作家们游览同里古镇,听评弹,今天上午在同里湖度假村进行沙龙座谈。我们作为当地作家协会,得以有幸参加今天上午的活动。
活动是从上周就开始安排的,名额有限,只有20名,而因为今天是周三得上班,所以排这个名单很是费了我一番思量,这是每次活动必须的一套过程,有时候真的很烦,可是想想事情总得有人去做的,再讲我已是套上了红舞鞋了,看来是停不下来了,与其惊恐害怕,还不如闭上眼睛好好享受这个旋转的过程吧!
安排了9点半开始的活动,我们9点钟就到了,在会场外,我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,那个身影我昨天晚上在纪录片里正好看到,我迎上去握住对方的手说:“是叶辛老师吧!我昨晚正好看到有你出镜的纪录片!想不到今天就看到你了!”叶老师转头问我:“是么?什么片子?”我说:“是《上海故事》之食堂美食还有星火日夜商店。”叶老师笑着说:“很久的老片子了,怎么还在放。”
谈笑间一起上了电梯,看叶老师如此平易近人,出了电梯门我又乘机提出合影,老师微笑配合。合影后我由衷地对叶老师说:“你的知青题材小说我特别喜欢,因为我的妈妈也是知青,特别有共鸣!”叶老师颔首微笑,神态和蔼可亲。
本地媒体特意将这个沙龙做了一档访谈类节目,八位外国作家分成两拨,4人一组上台进行访谈,由一名本地媒体主持人和叶辛老师一起支持。叶老师儒雅睿智,妙语连珠,生生把那专业的主持人给比了下去。
沙龙是采取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访谈的。说实话,这些加拿大的、印度的、美国的……作家们我们从未听说过,对他们的作品也是一无所知,但听外国作家谈起《故乡与写作》之间的关系,还是觉得很是好奇,当然,同样的问题,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。我们每个人都带了个耳机,认真地倾听着,想听听外国作家对于故乡,对于写作的诠释。只可惜,我的英文不行,而听人家的翻译,又本能地觉得,译出来的话必定不是作家的原话,是打了折扣的。语言是很奇怪的一种东西,有时候一字之差就有南辕北辙的理解,胡乱听了一气,总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的。
午饭安排的是自助餐,如今的会议餐常是自助餐。个人以为,这是最自在合理的会议餐,没有觥筹交错,没有敬酒寒暄,丰俭由人,荤素自取。吃饱喝足去上班,竟是刚刚好!
评论